【西迁新传人】林舒进:脚踏实地 助力脱贫 2018-01-26 1月21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西迁精神”:薪火相传奋进新时代》,片中播放了公司2014级博士生林舒进用所学知识帮助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农民脱贫的光荣事迹,广大莘莘学子纷纷赞扬林舒进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交大“西迁精神”的践行者、新传人,为了学习和传扬林舒进脚踏实地助力脱贫的精神,学院研究生会记者通过电话对远在平利县扶贫助困的林舒进、导师庄贵军教授以及身边的同学分别进行了采访。“对硕士博士研究生来说,能够静得下心,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研究,这就是在践行‘西迁精神’。可是,除了科研之外,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关心的事情,如果能在科研之余,花费些时间和精力服务于社会将更有意义。”林舒进如是说。2017年7月,工商管理专业2014级博士生林舒进作为西安交大科技扶贫挂职博士团的一员,奔赴平利县正阳镇开展挂职工作。在开展扶贫工作期间,林舒进切实调查实际情况,运用专业知识积极帮农民的产品找销路,动员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员工,为国家扶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谈到扶贫工作,林舒进十分谦虚地表示:“在我来到平利参加扶贫工作之前,交大已经派出很多批老师帮扶平利,一些老师在平利县长期驻扎下来,他们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跟他们比起来,我做的这点小事就不值得提了。”林舒进的导师庄贵军教授表示,林舒进同学认真、踏实的态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交大“西迁精神”所赋予的时代内涵就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每个人都要找到需要自己奉献的位置,然后在这个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交大的许多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大西北,一心一意做学问,扎扎实实带员工。员工努力学好知识本领,将来在各自的岗位,发挥最大的光和热。这就是“西迁精神”在当代的体现。关于林舒进同学的扶贫事迹,班长程栋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第一,下乡扶贫是他主动申请的,而不是学校要求的,我们开始都不知道他去扶贫了。据他说,当地居民的条件很艰苦,路况也很差,每次从学校乘车过去差不多要花费1天的时间。农村的山路特别崎岖难走,车子非常颠簸。而他要深入到农村里,一对一的扶贫,经常去实地调研考察。这正是对“胸怀大局,无私奉献”西迁精神的最好实践。第二,林舒进现在处于科研压力巨大的博四阶段,仍然能主动地去扶贫,非常难得、非常高尚、非常令人钦佩。更可贵的是,他的科研进度也没落下,有一篇论文已经被《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录用,还有两篇C刊文章将近完成。第三他是研究市场营销的,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和知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运用电商工具作为当地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即“互联网+销售”的模式。能够学以致用,且发挥实际作用是难能可贵的。另外,当地一些贫困家庭的小孩,他们一般比较自卑、缺乏自信。林舒进觉得,扶贫重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风貌,要和那些小孩多沟通,多鼓励、多支持,捐钱并不是解决贫困的途径。我和党支书、林舒进商量好了,在下一阶段我们利用学校奖励先进班级的500元,给当地小孩买些文具用品,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林舒进所在支部的党支书赵思思表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是习总书记曾给广大青年的寄语,大家都或许听过、学过,而林舒进同学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一个伟大的承诺,而实现该承诺需要的就是像林舒进一样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能够深入贫困地区,将新思想根植在孩子们的心里,将新形势传达给每一户家庭。我很钦佩舒进同学一次次的寻求社会资源,让家庭困难的孩子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雪中送炭的一笔钱可能就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这其中的价值无法衡量。林舒进的付出,不仅帮助了一方百姓,更影响和激励了我们作为共产党员、作为交大人所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林舒进同师门的董滨同学在采访中谈到,林舒进是于2017年的暑假参加公司与安康市平利县联合组建的博士生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团开始扶贫工作的。主要参与的工作是帮扶平利县贫困家庭,动员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为这些贫困家庭进行一对一的资助。在帮扶的过程中,不仅为急需帮助的贫困家庭进行“输血”,同时为帮助贫困地区进行经济开发,使其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在“造血”上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利用互联网为山里农户种植的农作物找销路,以及联系道教界的骊山老母宫对平利县的正阳小学进行捐赠。就像林舒进同学说的,“西迁以前有个口号,就是到大西北去,支援大西北,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所以我觉得能到贫穷的地方去,其实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历练,我觉得我们就应该学以致用,这才是我们最大的价值。”采访:李思涵 供稿:何慧银2018年1月26日